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 好書推薦















泱泱大唐,是中國封建文化的鼎盛時期。對佛教音樂來講,這也是一個繁榮璀璨的時代。佛教音樂隨佛教傳入中國,經過幾百年的演變,終於在唐代完成了華化的歷程。佛曲華化最終完成的標誌,便是唐代佛曲的大眾化、通俗化、多樣化。

道宣《續高僧傳.雜科聲律篇》中的「論」,是瞭解初唐佛教音樂狀況的極好材料。因其重要,不得不引:
「……本實以聲糅文,將使聽者神開,因聲以從迴向。傾世皆捐其旨,鄭衛彌流,以以哀婉為入神,用騰擲為清舉,致使淫音婉孌,嬌哢頗繁。世重同迷,尟宗為得。故聲唄相涉,雅正全乖,縱有刪治,而為時廢。物希貪附,利涉便行,未曉聞者悟迷,且貴一時傾耳。斯並歸宗女眾,僧頗嫌之。而越墜堅貞,殊虧雅素,得惟隨俗,失在戲論。而復雕訛將絕,宗匠者希,昔演三千,今無一契……」

不必解釋,道宣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。這位唐律宗三派之一的南山宗初祖道宣,對初唐時佛教音樂的狀況,是非常不滿的。從他的批評來看,「因聲以從迴向」的宗旨似乎並沒有被僧俗所從;「傾世皆捐其旨」的描述,出自道宣之口,亦非誇大之辭。假如道宣所述,確是初唐佛教音樂的實際狀況,那麼,是不是可以說,南北朝時飛速發展的佛教音樂,到了唐初就已經衰落不堪了呢?你看:「聲唄相涉,雅正全乖」,「宗匠者希,昔演三千,今無一契」,與千餘年前孔夫子慨嘆「禮崩樂壞」的口氣何其相似。而實際上,從道宣論述所顯示出的另一面恰恰說明唐代佛教音樂的空前繁榮,恰恰說明唐代的佛教音樂正在贏得從未有過的廣大聽眾,正在一個嶄新的高度上,融會中華民族固有的、為各階層人民所喜愛的民間音樂而形成徹底華化的新佛曲。……

在佛教音樂通俗化的浪潮中,有一些傑出的佛樂專家,他們或通曉大眾心理,或專注弘法偉業,或精於音樂之道,因此名聲大噪,在當時深得大眾的喜愛。他們的事蹟,反映了唐時佛教音樂大眾化,通俗化的程度。僅舉二例:

一如唐淨土宗僧人少康(卒於西元805年),其人七歲出家靈山寺,唐德宗貞元元年初,至洛陽白馬寺讀淨土宗善導大師《西方導化文》,始信淨土教義。後到長安禮拜善導遺像,發願念佛。他回到故鄉浙江之後,不遺餘力地宣傳淨土教義,倡導念佛。他曾別出心裁地誘導兒童念佛,每念一聲「阿彌陀佛」便付一錢,後念者日眾,便念十聲付一錢,「如是一年,無少長貴賤,見師者皆稱『阿彌陀佛』,念佛之聲,盈滿道路」。這樣一位虔誠的宗教宣傳家,偏偏又頗通藝術,深知民間音樂的妙用。《宋高僧傳》本傳中說:「康所述偈贊,皆附會鄭衛之聲,變體而作。非哀非樂,不怨不怒,得處中曲韻。譬猶善醫,以餳蜜塗逆口之藥,誘嬰兒入口耳。」看來,少康是一位對民間音樂頗有研究,同時又精於音樂創作的佛教音樂作曲家。他在他的創作中,主動去附會「鄭衛之聲」,主動向民間音樂靠攏。而且,還能融會貫通,「變體而作」,大膽創新,他的音樂,遠遠超出了一般表情音樂的水準,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和不可言傳的神妙之處。

另一例,即大名鼎鼎的文淑和尚。《太平廣記》卷二百四文宗條引《盧氏雜說》、段安節《樂府雜錄》「文淑子」條的記述,不但讓我們得以瞭解到文淑傾倒俗眾,「聽者填咽寺舍」的巨大藝術魅力,瞭解到他「其聲宛暢,感動里人」,甚至讓宮廷音樂家甘拜下風,「效其音調,以為歌曲」的弘教偉業,也使我們知道,在佛曲通俗化、大眾化的進程中,居然也存在著如此嚴酷的障礙和阻撓:他們之間最優秀的宗教音樂家,不但要受到佛教界內一些人們的鄙夷,甚至還會被專制政權杖背流放。但是,無論哪朝哪代,決定一個藝術家、一部藝術作品、一種藝術流派前途的,歸根結柢,還是民眾的好惡。政權的暴力干涉,常常只能起到與統治者本意相反的作用。文淑在文宗時被流放,然日本僧人圓仁至長安時(開成、會昌之際),他已又高踞蓮臺之上了,足見左右藝術興衰的民眾之力,是何等偉大。

除少康、文淑外,上文中引列的那些佛教音樂家們,無不因其通俗化、大眾化的佛教音樂活動而得到大眾的喜愛。《續高僧傳》中,記載京寶法海寺和尚寶嚴,也是一位得到民眾狂熱喜愛的音樂家,「及嚴之登座也,案邑顧望,未及吐言,擲物雲奔,須臾坐沒」。真是出盡了風頭,就連當今最紅的搖滾歌星們,怕也要嫉妒如此狂熱的場面吧!……

身為音樂學家,我決定去尋找那隱藏在時間背後的古代音樂。我相信它們活著,我時常感受到它們溫熱的氣息。我確信它們負載著千百年的歷史,蘊含著無數人的悲歡離合,始終在黃河中流著,在長江中流著,在中國廣袤大地的每一條小溪中流著。

音樂,不怕水火、不畏兵燹,表面上看來無影無形、無痕無跡,才可以深藏在人們的心上,重生於人們的口中。只要時間存在,人類繁衍,它就可能口口相傳、代代永存。唐有唐的「瑪丹娜」,宋有宋的「鄧麗君」,一代一代流行音樂的沖刷、滲透,再加上一代一代藝術家們創造性的發展、改良、革命,已經使我們很難從現存的世俗傳統音樂中分辨出清晰的年輪,很難從經過漫長歲月雕琢的曲調中尋覓出原始的音符來了。

但是,在深山古剎、在荒郊野廟,在全國各地的叢林之中,卻很可能保存著未經「改造」或改變較少的古老音樂。佛教音樂隨佛教傳入中國,經歷了逐漸華化的過程,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中彌可珍貴的一部分。探索這一過程,將有助於瞭解中國音樂的演變,也有助於瞭解中國佛教本身的演變。

身為講授「中國古代音樂史」的教師,田青教授不忍燦爛輝煌的中國古代音樂文化銷聲匿跡,於是,背起一個破答錄機、一壺水和一個裝著書和乾糧的綠書包,田青教授獨自開始參五臺、謁峨嵋、拜九華、覲普陀、涉敦煌、造訪前藏、後藏、安多、康巴數百所漢、藏寺廟的漫漫朝覲路。十多年過去了,終於得沐佛教音樂法雨般的甘冽清涼。

《佛教音樂的華化》是田青教授首度在國內出版的佛教音樂鉅作,隸屬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範疇,期能喚起海內外中國人對佛教音樂的珍惜之情,並為人類歷史留下璀璨的篇章。

本書特色

1.具有豐富史料性,堪為研究中國音樂史及佛教音樂史的基石。

2.具有精采文學性,文字的精練與結構的完整,讓本書呈現史料之外的可讀性。

3.具有宗教性,可讓尋找生命另一境界之讀者發現新天地,足可充實自我生活也可拓展生命深度,進一步契入佛法。

4.國內首度出版的佛教音樂研究著作,為佛教音樂的傳承留下紀實。

作者簡介

田青

著名音樂學家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。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、宗教藝術研究中心主任、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會長、中國佛教協會顧問、全國政協委員,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。

長期致力於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的研究,積極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,因力主“原生態”唱法、主張文化多樣性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而在中國文化界有較大影響,著有《中國宗教音樂》、《淨土天音》、《撿起金葉》等多部著作。



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是本非常有意思的書﹐都知道這是一件好物……,在經過多方比較後



販售中好東西

,真的不錯,內容精彩,
好看的宗教命理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全書的內容大意!

博客來網路書店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是本不錯的宗教命理,誠意推薦給大家看喔!

看完心情愉快, 正能量滿滿, 大推! 在網路上很夯,人氣蠻不錯。

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曾在博客來 網路書店造成搶購熱潮。



  • 出版社:香海文化

    新功能介紹

  • 出版日期:2011/10/03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看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,剛出版的時候我就已經在看了

博客來,博客來網路書店,博客來網路書局,博客來書店,博客來網路書店歡迎您

商品訊息功能:

販售中好東西

  • 出版社:香海文化

    新功能介紹

  • 出版日期:2011/10/03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

泱泱大唐,是中國封建文化的鼎盛時期。對佛教音樂來講,這也是一個繁榮璀璨的時代。佛教音樂隨佛教傳入中國,經過幾百年的演變,終於在唐代完成了華化的歷程。佛曲華化最終完成的標誌,便是唐代佛曲的大眾化、通俗化、多樣化。

道宣《續高僧傳.雜科聲律篇》中的「論」,是瞭解初唐佛教音樂狀況的極好材料。因其重要,不得不引:
「……本實以聲糅文,將使聽者神開,因聲以從迴向。傾世皆捐其旨,鄭衛彌流,以以哀婉為入神,用騰擲為清舉,致使淫音婉孌,嬌哢頗繁。世重同迷,尟宗為得。故聲唄相涉,雅正全乖,縱有刪治,而為時廢。物希貪附,利涉便行,未曉聞者悟迷,且貴一時傾耳。斯並歸宗女眾,僧頗嫌之。而越墜堅貞,殊虧雅素,得惟隨俗,失在戲論。而復雕訛將絕,宗匠者希,昔演三千,今無一契……」

不必解釋,道宣的態度是非常明確的。這位唐律宗三派之一的南山宗初祖道宣,對初唐時佛教音樂的狀況,是非常不滿的。從他的批評來看,「因聲以從迴向」的宗旨似乎並沒有被僧俗所從;「傾世皆捐其旨」的描述,出自道宣之口,亦非誇大之辭。假如道宣所述,確是初唐佛教音樂的實際狀況,那麼,是不是可以說,南北朝時飛速發展的佛教音樂,到了唐初就已經衰落不堪了呢?你看:「聲唄相涉,雅正全乖」,「宗匠者希,昔演三千,今無一契」,與千餘年前孔夫子慨嘆「禮崩樂壞」的口氣何其相似。而實際上,從道宣論述所顯示出的另一面恰恰說明唐代佛教音樂的空前繁榮,恰恰說明唐代的佛教音樂正在贏得從未有過的廣大聽眾,正在一個嶄新的高度上,融會中華民族固有的、為各階層人民所喜愛的民間音樂而形成徹底華化的新佛曲。……

在佛教音樂通俗化的浪潮中,有一些傑出的佛樂專家,他們或通曉大眾心理,或專注弘法偉業,或精於音樂之道,因此名聲大噪,在當時深得大眾的喜愛。他們的事蹟,反映了唐時佛教音樂大眾化,通俗化的程度。僅舉二例:

一如唐淨土宗僧人少康(卒於西元805年),其人七歲出家靈山寺,唐德宗貞元元年初,至洛陽白馬寺讀淨土宗善導大師《西方導化文》,始信淨土教義。後到長安禮拜善導遺像,發願念佛。他回到故鄉浙江之後,不遺餘力地宣傳淨土教義,倡導念佛。他曾別出心裁地誘導兒童念佛,每念一聲「阿彌陀佛」便付一錢,後念者日眾,便念十聲付一錢,「如是一年,無少長貴賤,見師者皆稱『阿彌陀佛』,念佛之聲,盈滿道路」。這樣一位虔誠的宗教宣傳家,偏偏又頗通藝術,深知民間音樂的妙用。《宋高僧傳》本傳中說:「康所述偈贊,皆附會鄭衛之聲,變體而作。非哀非樂,不怨不怒,得處中曲韻。譬猶善醫,以餳蜜塗逆口之藥,誘嬰兒入口耳。」看來,少康是一位對民間音樂頗有研究,同時又精於音樂創作的佛教音樂作曲家。他在他的創作中,主動去附會「鄭衛之聲」,主動向民間音樂靠攏。而且,還能融會貫通,「變體而作」,大膽創新,他的音樂,遠遠超出了一般表情音樂的水準,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和不可言傳的神妙之處。

另一例,即大名鼎鼎的文淑和尚。《太平廣記》卷二百四文宗條引《盧氏雜說》、段安節《樂府雜錄》「文淑子」條的記述,不但讓我們得以瞭解到文淑傾倒俗眾,「聽者填咽寺舍」的巨大藝術魅力,瞭解到他「其聲宛暢,感動里人」,甚至讓宮廷音樂家甘拜下風,「效其音調,以為歌曲」的弘教偉業,也使我們知道,在佛曲通俗化、大眾化的進程中,居然也存在著如此嚴酷的障礙和阻撓:他們之間最優秀的宗教音樂家,不但要受到佛教界內一些人們的鄙夷,甚至還會被專制政權杖背流放。但是,無論哪朝哪代,決定一個藝術家、一部藝術作品、一種藝術流派前途的,歸根結柢,還是民眾的好惡。政權的暴力干涉,常常只能起到與統治者本意相反的作用。文淑在文宗時被流放,然日本僧人圓仁至長安時(開成、會昌之際),他已又高踞蓮臺之上了,足見左右藝術興衰的民眾之力,是何等偉大。

除少康、文淑外,上文中引列的那些佛教音樂家們,無不因其通俗化、大眾化的佛教音樂活動而得到大眾的喜愛。《續高僧傳》中,記載京寶法海寺和尚寶嚴,也是一位得到民眾狂熱喜愛的音樂家,「及嚴之登座也,案邑顧望,未及吐言,擲物雲奔,須臾坐沒」。真是出盡了風頭,就連當今最紅的搖滾歌星們,怕也要嫉妒如此狂熱的場面吧!……

身為音樂學家,我決定去尋找那隱藏在時間背後的古代音樂。我相信它們活著,我時常感受到它們溫熱的氣息。我確信它們負載著千百年的歷史,蘊含著無數人的悲歡離合,始終在黃河中流著,在長江中流著,在中國廣袤大地的每一條小溪中流著。

音樂,不怕水火、不畏兵燹,表面上看來無影無形、無痕無跡,才可以深藏在人們的心上,重生於人們的口中。只要時間存在,人類繁衍,它就可能口口相傳、代代永存。唐有唐的「瑪丹娜」,宋有宋的「鄧麗君」,一代一代流行音樂的沖刷、滲透,再加上一代一代藝術家們創造性的發展、改良、革命,已經使我們很難從現存的世俗傳統音樂中分辨出清晰的年輪,很難從經過漫長歲月雕琢的曲調中尋覓出原始的音符來了。

但是,在深山古剎、在荒郊野廟,在全國各地的叢林之中,卻很可能保存著未經「改造」或改變較少的古老音樂。佛教音樂隨佛教傳入中國,經歷了逐漸華化的過程,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中彌可珍貴的一部分。探索這一過程,將有助於瞭解中國音樂的演變,也有助於瞭解中國佛教本身的演變。

身為講授「中國古代音樂史」的教師,田青教授不忍燦爛輝煌的中國古代音樂文化銷聲匿跡,於是,背起一個破答錄機、一壺水和一個裝著書和乾糧的綠書包,田青教授獨自開始參五臺、謁峨嵋、拜九華、覲普陀、涉敦煌、造訪前藏、後藏、安多、康巴數百所漢、藏寺廟的漫漫朝覲路。十多年過去了,終於得沐佛教音樂法雨般的甘冽清涼。

《佛教音樂的華化》是田青教授首度在國內出版的佛教音樂鉅作,隸屬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範疇,期能喚起海內外中國人對佛教音樂的珍惜之情,並為人類歷史留下璀璨的篇章。

本書特色

1.具有豐富史料性,堪為研究中國音樂史及佛教音樂史的基石。

2.具有精采文學性,文字的精練與結構的完整,讓本書呈現史料之外的可讀性。

3.具有宗教性,可讓尋找生命另一境界之讀者發現新天地,足可充實自我生活也可拓展生命深度,進一步契入佛法。

4.國內首度出版的佛教音樂研究著作,為佛教音樂的傳承留下紀實。

作者簡介

田青

著名音樂學家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。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所長、宗教藝術研究中心主任、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會長、中國佛教協會顧問、全國政協委員,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。

長期致力於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和宗教音樂的研究,積極推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,因力主“原生態”唱法、主張文化多樣性、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而在中國文化界有較大影響,著有《中國宗教音樂》、《淨土天音》、《撿起金葉》等多部著作。

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















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推薦,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討論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比較評比,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開箱文,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部落客

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
那裡買,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價格,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特賣會,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評比,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部落客 推薦














萬步計



劍豪生死鬥

博客來

Dragon tears 龍淚:池袋西口公園9



沉船的王妃



百蛇堂:怪談作家述說的故事



完美的蛇頸龍之日【電影書腰版】



奢侈貧窮



暴風雨:琉球.龍之女(上下冊套書)



娑婆氣6:算術師傅的難題



袖套偵探(腕貫探偵)

















佛教音樂的華化(上)



博客來,博客來網路書店,博客來網路書局,博客來書店,博客來網路書店歡迎您

5311E4DFF82DAA79
arrow
arrow

    ldsg3mz36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